近年来,国内汽车辅助驾驶水平飞速发展,多起因辅助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成为社会焦点。为提升公众安全驾驶理念,7月23日,懂车帝辅助驾驶大型科普节目《懂车智炼场》正式上线。节目选取市场上热门畅销、辅助驾驶功能完备的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,通过模拟城区、高速等15类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,探索合理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边界,科普正确使用辅助驾驶功能相关知识。
懂车帝汽车安全内容相关负责人提醒,当前的辅助驾驶功能无法胜任某些危险复杂的交通场景,用户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,随时准备接管车辆非常重要。
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浪潮的推动下,我们的出行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,解放双手的便利、缓解疲劳的舒适、降低事故的智慧,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、便捷,为生活增添了无限可能,也让人们切身体会了“未来已来”的震撼。
然而,技术蓬勃发展的背后,各种营销乱象却始终如阴霾不散,甚至愈演愈烈。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先机,刻意模糊“辅助”与 “自动”的本质区别,用“全自动驾驶”“零事故保障”等绝对化表述制造技术幻觉;有些车企的营销素材,只展示封闭场地内的完美测试画面,对暴雨天气摄像头失效、施工路段识别滞后等技术局限讳莫如深;更有甚者,将理想状况下的实验数据直接等同于实际使用效果,用实验室里的“安全”掩盖真实驾驶的风险。
这些浮夸虚假,毫无底线的宣传,带来的都是血淋淋的教训。有车主轻信 “自动躲避”功能,在高速上脱离接管导致追尾事故;有车主盲目依赖“高速自动驾驶”,低头玩手机,与临时停靠在快车道的故障货车相撞。懂车帝此次进行的高危事故场景模拟,具有鲜明的警示意义:“消失的前车”场景通过率仅14%,动物横穿场景通过率低至5%,喜欢拿数据说话的人,也要看清这些数据所印证的残酷现实:当技术边界被宣传话术所掩盖,消费者就容易忘记方向盘后的责任,技术本无罪,夸大其词,背离规律,才是对生命安全的“犯罪”。
放纵车企在这种偏离方向的营销轨道上狂奔,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根基。对消费者而言,被误导的认知可能直接转化为交通事故中的伤亡;对企业自身,虚假宣传不仅面临法律追责风险,更会透支品牌信誉;而对于整个新能源车行业来说,当整个行业陷入参数竞赛的疯狂,真正重要的安全升级反而被花哨功能挤占。
划定辅助驾驶宣传边界,已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答题,对于消费者而言,这是保障其生命安全与合法权益的基本前提;对于车企来说,这是规避法律风险、树立责任形象的必然选择;对于整个产业来说,这也是维护公平竞争、推动技术理性进化的坚实基础。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通知,要求车企采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作为官方表述,全面禁止使用“自动驾驶”“无人驾驶”“高阶智驾”等易引发误解的词汇,建立功能边界明示制度,对技术局限、测试环境、责任归属都必须说清楚,正是对当下辅助驾驶领域宣传乱象的强力纠偏,也标志着行业进入了系统性监管的新阶段。
划定宣传边界不是限制创新,而是为行业铺就更坚实的跑道。客观、真实、全面地介绍辅助驾驶功能,既不夸大其词,也不隐瞒缺陷,说清能做什么、不能做什么,反而能赢得消费者更长久、更坚定的信任。
要持续性地让边界更清晰,让宣传行为更规范,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精细化监管,制定严格的标准与规范,并对违规行为从严处罚;同时,行业协会也应发挥引导作用,夯实行业内的自律共识,督促车企遏制营销冲动,守住伦理边界。也希望能够多一些真实的测试类、科普类的节目,让更多消费者纠正对辅助驾驶技术的错误认知,在任何时候都握紧方向盘,系好安全带,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。
辅助驾驶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,并不是取代人类,而是让出行更安全、更便捷。真正的好技术,从来不需要夸张的言辞来证明。当车企放下营销话术,深耕技术短板;当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,不再盲目跟风,这项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安全与便捷的平衡杠杆炒股哪个平台好,才能更加平稳顺畅地驶向未来。
凯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